中國合香、制香歷史可以追溯到秦漢時期,此時的制香人是后妃或宮女,一般都是自制自用,沒有專門的制香人。六朝時期,皇帝也時常自調香料,以“江南李王煎沉香”“李王花浸沉香”的李后主為代表。唐代皇宮之中已開始有負責制香的合脂工匠。宋朝時期,宋朝皇帝多崇奉道教,再加上大量的香料傳入中國,用香盛行,宮中已經設有造香閣,由專人負責制香。
據傳,宋徽宗在奉宸庫中拿到兩罐龍涎香,香體較大但從外表看沒有什么特異之處,他就將這兩罐香的大部分賜給了身邊的大臣和近身侍衛,后來發現取一粒豆粒大小的香料加熱后便香氣滿座,終日不歇?;兆诘弥蟾械襟@奇和后悔,于是便下令將分賜的香料全部收回,該香因而得名龍涎香。從此以后,無論是朝中官員大臣還是宮內宦官都喜歡將該香放在金玉制成的香件中,并用青絲穿起來佩戴在脖子上,相互炫耀??梢?,當時制香工藝已經比較成熟。
龍涎香
北宋時宮中制的宣和香就已經非常出名,南宋時期有幾位皇帝都迷于玩香,時常親自調香合香,如光宗皇帝在日理萬機的情況下,還抽空留意欣賞香品并親自合香,這時的制香已經有了很多的合香的譜方。
合香
明朝,宮中制香已形成很大的規模,制香工人多達數百人,各人負責不同的部門與環節,制香已經開始程序化。
清朝,宮中更是處處芳香,制香的調配料方日益豐富,香肥皂備受慈禧和光緒的喜愛。宮中用的香料一般都是香中佳品,香料制品都有皇家標記。在宮中制香發展的同時,民間制香隨著宗教的興起也逐步出現。
宋代以來,民間制香業開始繁榮,市集上開始出現香鋪、香肆。清明上河圖中已有香鋪出現,宋都南京(臨安)也成為香料交易的集散地。當時的香藥鋪與香鋪一樣都做賣香、調香和制香生意;巷陌街市常有供香餅、炭壑,并炭挑擔賣,還有銅匙、銅瓶、香爐、銅火爐等熏香用的銅鐵器出售。香鋪中的人打扮的很特別,香鋪中的裹香人被稱為“頂帽、披背子”,是香鋪的特色招牌。當時民間制香的婦女有時也被稱為香婆。此時,一些大戶人家已經有了秘藏自制香方,不再用香鋪或香肆的俗貨。
清代制香,北京與江浙比較興盛。江南歷來是脂粉和熏香料的主要生產地,除了杭州之外,以蘇州和揚州一帶的制香最為世人所認可,俗稱“蘇州胭脂揚州粉”。此時豪門貴族所用香料基本都是自己調制,甚至有自己的香鋪?!都t樓夢》中的香鋪與香業就是清代江南制香業的縮影。民國時期西方先進的提香技術傳入中國,出現了多種提香方法,主要有壓榨法、浸漬法和浸出法。這些提香方法一直沿用至今。民國以后,中國的制香行業總體呈現衰退之勢。
到了現代,人民生活大大改善,久違的沉香回到人們的視野。伴隨香文化的興起,沉香原料及其藝術品也備受關注。現在沉香的萃取方法有榨取法、蒸汽蒸餾法、一般溶劑萃取法、超臨界CO2流體萃取法。同時,人們對養生美容更加的重視,沉香精油便出現在人們的生活、工作中。
大觀沉香精油,主要的使用方法可以先在手背上或者手帕上抹上精油,放于鼻前深聞,也可以將精油涂抹于耳后當香水使用,香味持久。每日睡前聞沉香精油,即可舒緩緊張情緒,寧心安神,有助于改善睡眠。
其次可在熏爐上放幾滴精油,加熱通過溫度,使精油香韻揮發出來,可祛除異味,殺菌防霉,凈化空氣,預防感冒、增強人體免疫力等,在練習瑜伽中使用沉香精油,有助于進入冥想放松的狀態。
將精油稀釋于水中沐浴或按摩身體,能夠滋養美膚,緩解疲勞,松弛肌肉及舒緩身心壓力。還能疏通活血經絡,促進新陳代謝有效消除體虛乏力,能夠得到很好的放松與壓力釋放。